close

ssp-g4轉轉脂

美國SSP-G4轉轉脂-免費送韓國原廠AEY懶人瘦瘦貼

-------------- 這篇討論稍微科學一點 大家可能聽過FFMI(Fat Free Mass Index) 無脂肪質量指數這個指標 它是用來量一個人肌肉量的指標 有些人會拿這個指標來判斷有沒有用藥和練得怎麼樣 這邊有簡易計算的網站 大家可以先計算看看 https://ifitness.tw/ffmi-calculator/ (不是剛好180公分的人要看修正後數值) 有些網站會列出FFMI對應肌肉量的範圍 差不多是這樣 男性: ■ 16 – 17: 肌肉量低於平均 ■ 18 – 19: 肌肉量在平均值 ■ 20 – 21: 肌肉量高於平均值 ■ 22: 肌肉量蠻高 ■ 23 – 25: 肌肉量很高 ■ 26 – 27: 肌肉量已經高到有可能有用藥了 ■ 28 – 30: 不用藥不可能達到的數值 (18~19包含18~19.99這樣) 結果我和其他兩個有在健身的人(都偏瘦型),數值分別是,18.69/18.75/18.75 我在健身前只有17點多,連平均值下限18都不到,健身後也不到平均值的19。 但我們的身材肯定是比沒在運動的一般人強壯一些,但只落在這個區間 有點失望之下去查原始的paper,看看FFMI和肌肉量偏高或偏低的計算是怎麼來的。 原文是篇統計結論 Fat-free mass index and fat mass index percentiles inCaucasians aged 18–98y 連結: 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0802037.pdf (不確定非學術網域內能不能看) 我稍微看了一下列出一些重點和有趣的結論: 這篇的受測者是找瑞士男女性(高加索人)共5635人,男性2986人 女性2649人 樣本很大 因此數據相當有參考價值 受測者的基本資料(年齡區間、身高、體重、除脂重量、體脂率等等...) 可以看看瑞士人的一般身材大概落在哪個區間XD: https://i.imgur.com/yz23Mtb.png

重點部分,FFMI與FMI分布: P代表Percentile,等於PR值的概念 M和F分別代表男性和女性 舉例來說,我是19~34歲之間的男性,這個年齡區間P50的Male FFMI是18.9。你在該年齡 層FFMI如果是18.9的話就贏過50%的人。 https://i.imgur.com/71AXGzJ.png

這應該也是那些網站肌肉量高/低/等於平均值數據的來源。 最後還有BMI與FFMI/FMI和整體受測者的統計資料, https://i.imgur.com/19GWNsW.png

比較值得注意的是,FFMI會隨著BMI提升,也就是愈重的人不論是否有在健身他的FFMI值 也會愈高,舉例來說BMI 25的人FFMI值的中位數就已經高達19.8,而BMI 18.5的人才16.7 這也是為甚麼愈輕的人在計算FFMI時數值會愈低。 FFMI的計算主要是用到除脂重量與身高,一般來說體重愈高的人即使脂肪比較多除脂重量 通常依然比同身高低體脂的瘦皮猴多,這也是為甚麼體重愈重的人基本上FFMI會比較高的 原因。 最後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,就是年齡愈大的人FFMI反而比年輕人高 https://i.imgur.com/KdEpQXk.png

大家可以發現除了75-98y外 18-34y->35-54y->55-74y 愈老的年齡層反而FFMI愈高 聽起來很違背常理,但實際上想想很簡單。因為FFMI只看除脂重量和身高,老了後變胖 體重變重除脂重量依然會比較高。所以FFMI自然會提升。而75-98y會變低我想是因為肌肉 真的開始大幅度減少因次FFMI反而下降了。 重點來了,現在FFMI對應肌肉量多寡的指標幾乎都是以這個來看, 18.2~20 剛好是PR25~PR75,這也是為甚麼一些網站會說18~20是正常人的肌肉區間。 而台灣人做出來通常會比這個數字低,原因或許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 1. 台灣人天生比較瘦,因此BMI低FFMI自然就低 2. 人種不同,因此瑞士那邊的高加索人體脂(基因or飲食關係)就比台灣人低,因此他們 FFMI自然比較高。 這個由於台灣應該沒有做相關研究因此也得不出哪個才是正確的XD 另外,看了FFMI的研究後就會覺得其實不應該無腦看這個數字。畢竟體重重的人不論是否 健身FFMI幾乎可以肯定比瘦子高。 舉例來說,這個研究的人愈老的人反而FFMI比年輕人高,主要是因為年老BMI上升了FFMI也 跟著上升。 而另一個更鮮明的例子是知名時實況主亞洲統神做INBODY測試,他175cm 134KG但骨骼肌有 42.5kg。這骨骼肌量可能也贏過版上80%的人吧XD。而統神的體脂有60KG,但因為FFMI只 看除脂重量,因此統神的FFMI還是高達"24.56"這種超高的數字。 簡單來說: 如果要解讀FFMI這個數據可能要連體脂(如體脂率和該paper提到的另一個指標FMI)、BMI 等一些數據一起考慮進去才比較好。而不是單獨按照網站上的數據看。 另外那種FFMI超高,高到是否有用藥的區間則是另一篇paper的研究,那篇我就沒看了。 而人種、飲食是否會影響FFMI就是個大家可以討論的問題了XD。 例如亞洲人天生就是瘦、歐美人在同樣身高體重下肌肉量就是比較高之類的,又或者歐美 人FFMI比較高純粹是BMI比亞洲人高。 該paper我只是稍微看一下,如果有講錯的地方或錯誤的解讀也麻煩糾正 謝謝~ -- 你好啊~! 布魯ㄍㄨㄥˊ 阿ㄎㄧㄚˋ 猴鳥~ 猴鳥龍 髂屋 尿~ 鬥!
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www.ptt.cc/bbs/MuscleBeach/M.1619091555.A.85B.html

ssp-g4轉轉脂

ssp-g4轉轉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SSP-G4轉轉脂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annyroweyc 的頭像
    dannyroweyc

    最完整的減肥攻略大法

    dannyrowey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