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義縣水產達人邱經堯日前獲選「107年產銷履歷達人」,他與弟弟邱健程共同經營約30公頃魚塭,十多年來強調不用藥、完全無毒養殖,雖然日常需花費更多時間觀察水色、環境和天候,但強調好水、好土才有好農產,才對得起自己、消費者和下一代。他也教消費者辨認健康活蝦,健康蝦鬚長,狀況不好蝦鬚短、也可能斷掉。
50歲的邱經堯老家在嘉義縣布袋,家人從事水產養殖數十年,他學校畢業後原從事環保教育訓練,10年前為照顧母親,返鄉與弟弟邱健程共同經營水產養殖,為做到與環境共生,兩人堅持不用藥、無毒養殖,並透過混養工作魚,讓魚池達到自然平衡。SSP-G4轉轉脂
邱經堯說,魚塭旁看似雜草叢生,但這就是自然養殖、不用除草劑,魚塭中除了養白蝦、虱目魚,也要養鯽魚和豆仔魚當工作魚,工作魚可吃池中虱目魚沒吃完飼料,白蝦也會覓食池中藻類,捕食其他魚排泄物,混養不僅做到資源回收,也避免飼料長時間泡水中影響水質。
「養好魚要先養好水、好土!」他說,鄉下人常說要有好的收穫前,必須先有好土、好水,他和弟弟做的事就是堅持,但看似簡單的一件事,要如何堅持、永續經營十多年,必須有堅定毅力,不因為「別人家養魚產量高」,就「軟心」棄守原則,因為這是一輩子的堅持。
邱經堯從自家魚塭捕撈白蝦後,任意抓出一尾說明,好蝦外觀肉節明顯,消費者要辨認是否健康,最簡單方式就是看蝦的長鬚,健康蝦養殖空間足夠、蝦鬚長,狀況不好蝦鬚短、也可能斷掉。
來自: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326/3276037